星期三, 6月 22, 2005

孩子你慢慢來

第一次看到「孩子你慢慢來」,是在誠品等人的時候,讀著讀著,漸漸欲罷不能,等待的人兒卻出現了,只好放下書本,先辦正事要緊;隔個禮拜,居然在E新購置的書堆中,發現這本書的蹤跡,當場搶下它來,先睹為快。

細讀之下,才發現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版本,原來是十年後的復刻版,但其中散發出來的溫柔母性,依舊不隨時代潮流而有所改變,加上作者珍藏多年的親子照片,這本書,真是值得一讀的感性好書喔;在書本裡,我們看到安安和飛飛的成長過程,讀到他們的童言童語,當然,還有作者身為女性主義者、妻子、母親、媳婦等多重身分角色的游離掙扎…

讀到飛飛出生時,作者形容安安一下子要從萬千寵愛的小王子,轉變為萬事都要跟弟弟分享的小哥哥,其中的不安,令人心疼;當然,我也學到了鄰家媽媽的貼心,真要探望剛出生的北鼻,記得也要幫老大準備一份禮物喔,而且別忘了一進屋裡,得如同平常一般,先跟老大寒喧幾句,關照完老大後,再去探望新生兒,離開之前,別忘了也照流程走一番,免得老大一下子覺得備受冷落呢!

這件事情,叫Wennie也想起,爸媽老愛笑著說,Wennie曾經是弟弟剛出生時,被爸媽抓到偷捏弟弟大腿的不懂事姐姐呢!嗚嗚,你們可曾像作者以及他的朋友那般,體諒到獨身子女一下轉變為老大的心情起伏嗎? :p

作者龍應台素以犀利的批判文章見長,但這回不提國家大事了,她從個人、家庭的角度出發,營造出一個母親深深的期望,和你分享。



出版社:時報出版
作者:龍應台
出版日期:2005/05/09
ISBN:9571343021
相關報導:師資才庫網:《孩子你慢慢來》十周年新版隆重上市

星期五, 6月 17, 2005

Twin Cities(24) - 林莉包套

2005春季世貿婚紗展,簽下了林莉,當天跟我們解說的業務是Sammy。

經過溝通後,包套費用的會場價是46800元,我們的內容為:
*20組照片 (增加一組酌收1000元)
*新娘拍照禮服3套 / 訂婚禮服2套 / 結婚禮服3套,因結婚在屏東,故延長禮服歸還時間
*新郎拍照平口小禮服1套
*謝卡400張
*喜帖12張
*24吋框、時尚框、桌上框
*毛片本、娘家本、玲瓏本
*光碟一張
*簽名綢
*禮盒、捧花及胸花
*其他贈品包括:林莉Spa使用一次、30分鑽石兌換券、紅堪會館鴛鴦套餐抵用券

挑選E禮服與西裝的過程,在「Twin Cities(21)」已經提過,不再贅述。

5月24日下班後,媽媽和小妹也趕到林莉陪Wennie挑拍照的三套禮服,當天協助我們挑選禮服的是佳雯,人甜甜的,態度也不錯,從晚禮服挑起,最後才挑白紗,而Wennie怕麻煩,七點多進林莉,兩個小時內就都挑好了,包括一套白紗及二套晚禮服(分別為香檳色和酒紅色);事後小妹說:「好像愈後面的禮服愈新愈漂亮,我們會不會太早決定啦?!」也罷也罷,Wennie懶惰,石頭未必會越撿越大吧,適合自己的就好。

6月13日拍照,Wennie五月底就請好假了,6月10日週五上班,看到E的MSN暱稱也改為「6/13請假」,忽忽有種一起做壞事的親密感,呵~

6月12日約好先去試穿E訂做的衣服,再到林莉跟攝影師與造型師溝通。週日下午,林莉店裡如何往常般忙碌,我們等了好一會兒,都翻完兩本喜帖了,才開始與負責化妝的造型師宜軒和負責髮型的造型師玉婷溝通,並做了臉部保養,再跟攝影師心華談到話,心華是一個活潑的女攝影師,Wennie跟E完成沒帶任何資料去,心華只好搬出她的作品集來跟我們討論,幸好Wennie起碼知道哪些是我不要的,譬如不要冷色調、不要太鮮艷的顏色、不要建築系列(如自來水博物館)的外拍…所以很快地,也跟心華溝通完囉。



To be continued...

星期三, 6月 15, 2005

Twin Cities(23)

不知怎麼地
我們要結婚的消息
昨晚竟然在E的同事朋友圈傳開了來
於是今天早上
E的MSN Messenger畫面就成了這樣的局面



現在是下午3:30
記者會大概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吧
沒有實況連線報導
真是件令人遺憾的事 :p

唉呀呀
等他下了現場
晚上再問問有什麼趣事吧

星期日, 6月 12, 2005

いま、会いにゆきます

端午節那天去看屋,隨著晚上E的家人來複看,劇情急轉直下,決定暫時不買房子啦,先租就好,至於買的部份….慢慢看,看到有喜歡的再說囉 ~

自從下了這個決定後,忽然覺得輕鬆起來,既然不急著買,也就不必想著找屋、裝修、房貸等問題,免去了自備款的壓力,嘿嘿,蜜月彷彿也隨之可以奢侈起來,真的可以去歐洲了嗎?奧地利、義大利,真的可以來見你們了嗎???!!!

不用急著看房子,週日早上忽然空閒起來,於是拉著E到學者觀賞哈了許久的「現在、很想見你」。 ^____^


早已臆度出E會被這樣的劇情所感動,其實他也有著感性的一面,而且,好想跟他一起分享這樣感動的時刻呢,果然,E說他在電影開始沒多久,眼眶就泛紅了,當然,Wennie也在澪開始教佑司做家事時,跟著落淚,當看到澪去蛋糕店幫佑司訂了12年份的生日蛋糕時,更是哭到不行,也因此,E肩頭上的襯衫大概也反覆被我的眼淚浸濕好幾回了吧!

這部電影維持著日本偶像劇一貫甜美乾淨的畫質,淡淡的音樂,靜悄悄地滑過觀眾的心房;我們,都被劇中每一個角色的體貼良善所感動,真的是一部完全沒有壞人的電影呢,看完之後,心裡並不會隨著澪的離去帶著絲絲遺憾,相反地,內心充斥的,是一份溫柔的幸福感,這,應該也是我最近對E的感覺吧…

昨天對他說:「認識十年,喜歡你的感覺始終都是那樣存在著,但是,我覺得你跟過去已經完全不同了,我很喜歡現在的你,非常非常喜歡,也很慶幸,自己可以跟現在的你談戀愛,朝結婚的方向前進。」


【劇情介紹】
美麗動人的澪(竹內結子飾)、可愛聰穎的六歲兒子佑司(武井証飾)、以及自認一無是處,但卻懂得努力讓妻兒感覺幸福的巧(中村獅童飾),三個人共組了一個美滿的家庭。
然而,在佑司五歲時,澪不幸因病過世,留下了巧和佑司相依為命。臨終時,澪囑咐巧,要繼續努力生活,好好照顧孩子,她會回來確認的。沒想到就在一年以後的梅雨季節,澪真的回來了!
只是... 澪失去了所有的記憶。
巧和佑司面對澪可說是又驚又喜,三個人不可思議地再次共同生活。二度墜入愛河的澪和巧,二度重回母親懷抱的佑司,一切都是那麼的幸福美好。可是,六個星期之後,巧和佑司心中那份哀愁的預感終於成真。雨季即將結束,一切漸漸劃上句點,澪,再一次從巧和佑司身邊離開了。
儘管如此,澪卻在巧和佑司的心中,留下了一生難以抹滅的貴重寶物...

星期一, 6月 06, 2005

Twin Cities(22)

手機沒開
MSN off-line
以為你還沒從米國回來
是自己記錯時間
卻收到了被cc的email
原來
你已經回來啦

可是
我們已經13天沒有講過話哩
很想念你耶



找不到你

想跟你報告找房子的進度
想問你米國好不好玩
堂姊的婚禮如何如何美麗
……..
找不到你

忍不住
嘟起嘴唇來了

星期五, 6月 03, 2005

觀點360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立場,自然會產生不同的認知方式,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就是經由立場來決定「觀點」。身處在資訊越來越發達的N倍數時代,在有限的人生裡,如何建立自己的「觀點」,也學習尊重別人的「觀點」,在不同的觀點之間,相互激盪著狹義或廣義的對世界認知的可能性,擴展台灣島國人民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這樣的理想就是公視再次製播「觀點360°」的用意。

越來越多人感歎台灣的頻道變多,民眾的視野與觀點卻沒有隨之變廣及成熟,許多媒體報導焦點依舊停留在一片情色腥羶暴力商業的氛圍之中。於是在「今天不讀書」的主持告一段落後,蔡康永重拾獲得好評的紀錄片賞析節目「觀點360°」主持人身份,藉由世界各國(包括台灣)的優秀紀錄片,透過來自不同的觀點與聲音,看看在制式的傳媒聲音之外,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事物值得我們凝視,而不是將自己的眼界停留在狹隘的傳媒訊息裡。

「觀點360°」曾在2002年製播過17集,如今重新續播,擴大選片範圍,囊括世界各地的優秀紀錄片,西方電視史上第一個對紀錄片下定義的英國導演約翰格里爾生,這位紀錄片之父說:「紀錄片應該是對真實事物做一種有創意的處理。」這個定義含有三個層次,就是『藝術性』、『戲劇化』和『科學的證據』。在紀錄片拍攝已經蓬勃發展的今日,「觀點360°」以紀錄片為主幹,企圖以柔性知識為範疇,用攝影機為筆,為台灣觀眾訴說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故事。

「觀點360°」--給您的當然不只360個觀點,而是在不同的觀點裡,打造個人360度全方位視野,每多一種觀點,就可以對自己多一分的瞭解,對別人多一分的尊重,對世界多一分的親近。每週五晚上十點鐘,在第13頻道公共電視,90分鐘的投資,創造屬於您自己的「觀點360°」。

【第一集 『黑暗中追夢』:三位多重障礙者的故事】

播出時間:2005年6月3日〈週五晚間 10 點〉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閱讀勵志故事,這些勵志故事裡的主角,多半是身心有障礙的人,付出努力克服萬難的達到讓一般人也難以望其項背的程度。閱讀勵志故事最主要的功用,當然不是要每個都變成和身心障礙的人一樣,而是藉由這些身心殘障者的努力,讓一般手腳健全的「正常人」,重新學習看待生活的方式與生命的意義,如果他們都不放棄自己,一般正常人又為什麼要放棄自己?

『黑暗中追夢』敘述在台灣的三個多重障礙盲生--林偉智、呂文貴、莊馥華等三為多重障礙盲生,在特殊才能方面發展故事的紀錄片,拍攝者是彰化師大教授萬明美,萬明美從事特殊教育30年,花約二年時間,自己出資拍攝特殊教育紀錄片,請導演哥哥萬仁指導,找文化大學戲劇系的兒子林懷生掌鏡。他們雖然有智障、自閉和重度殘障等缺陷,但另一方面具有令人驚異的特殊才能,和大家一樣有笑、有淚,依然朝向生命的出口勇敢摸索前進。

【蔡康永Profile】

如何定義這位亦莊亦諧的主持人呢?
他是一個不隨從主流的邊緣者,也是叛逆價值的主流人物?
他可以牽動訪客心底的那條線讓人落淚,也可以即興提問百無禁忌?
在網路搜尋引擎裡,鍵入「蔡康永」三個字,就會跑出近三萬筆有關他的資料,告訴您關於他在1962年生於台北,1990年從美國加州大學電影電視研究所拿到編導製作碩士學位,回到台灣後從事電影編劇、影評、寫作、台北之音電台總監、《GQ》雜誌總編輯、主持過電視節目「翻書觸電王」、「真情指數」、「兩代電力公司」、「今天不讀書」、「康熙來了」…等
但這就是全部蔡康永嗎?當然不是!!
想要瞭解更多面向的蔡康永,敬請準時收看每週五晚上十點—第13頻道播出,由蔡康永主持的「觀點360°」!!

資料來源:公共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