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28, 2005

跟我在一起的你,幸福嗎?

經由Teresa的介紹
認識了「堀川波」這位繪本畫家
從此愛上了她溫馨甜美的風格

方智出版社一月底出了堀川的新書「跟我在一起的你,幸福嗎?」
搶先報給你聽哦~~~

【書摘】
就算永遠永遠跟你相偎相依,
在一起的每一個日子,
我還是會有好多事情想要問你。

你昨晚做了什麼夢?
你想去哪個國度遊歷?
這朵雲是在什麼時候誕生、又在什麼時候消逝?
有這麼多問不完的問題,
是不是因為我太太太喜歡你?

我有好多事情想要問你。
跟我一起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會感覺很幸福?
對我而言,那是我們在同一時刻、為同一件事而笑的時候!
在臨睡前,我們談天說地的時候。

你說出的話,
能把我尖銳的情緒一瞬間就撫平;
又像溫暖的光芒,
將我緊緊包圍。

說再多次也不厭。
聽再多次也不膩。
那些帶給我幸福感覺的話語。

像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幸福,就是我最珍貴的寶物。
這些,都是你教給我的。
你教給了我,忠於自我的幸福。

在最後的最後,我還想問你一件事情。
你喜歡我的哪裡?

謝謝你。
雖然你的我是如此不完美,
從今以後還是請你好好愛護。

【作者】
堀川 波
1971年出生於大阪。
畢業於大阪藝術大學。曾任職於玩具開發部門,之後成為繪本作家,並從事結合詩句和圖畫的版畫創作。
主要作品有《小寶貝》《我就是喜歡這樣的你》《從第一次喜歡的心情開始》等等繪本,以及囊括二十四張明信片的《給最重要的人LOVE CARD BOOK》,全都是獻給戀愛中讀者的人氣創作。



書名:跟我在一起的你,幸福嗎?
作者:堀川 波
譯者:林平惠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初版日期:2005年1月25日
ISBN:957679949X

星期四, 2月 24, 2005

聚散兩依依

從來
總是無法面對 聚散無常 的時刻

上次陽光女孩Nina搬家便是
這次新媽及NoNo換座位亦然

自從知道新媽跟NoNo下週就要搬到新的辦公室
忍不住開始哀嚎起來
如同小孩子般地耍著性子
「不要!不要!我不要被丟下~~~」

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情分
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地在一起
為什麼總免不了要分離呢


這是在我心底
長不大的小孩

星期四, 2月 17, 2005

邁入而立之年的第一天

2005年2月17日星期四,邁入而立之年的第一天。

小時候,總覺得三十歲是一個好老好老的數字,那樣的大人,應該是成熟的、自信的、獨立的、果決的吧!但是,當這一天真正來臨到自己身上時,才發現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套句小妹說的話,一直以為自己才處於後青春期呢,卻在不知不覺間,悄悄地滑過二字頭的尾巴了。

回頭瞧瞧這走過的二十九年:

1. 父母的婚姻關係直到今天還持續著,是我的幸運
2. 擁有一個常常願意關照我的好弟弟,是我的生活支柱(也有人說是我的奴才 :目)
3. 慈祥的奶奶和外婆都還健在
4. 身邊環繞著一群疼愛我的長輩和好朋友
5. 住過台北、基隆、嘉義、新竹、美國
6. 去過的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德國、中國
7. 唸過二所小學、一所國中、一所高中、一所大學、一間研究所
8. 至今仍持續密切聯絡的小學同學0人、國中同學4人、高中同學1人、大學同學及學長姊學弟妹無數人、研究所同學及學長姐4人
9. 學過芭蕾、鋼琴、畫畫、合唱、心算、英文、吉他,卻仍然一事無成
10. 擁有一張汽車駕照
11. 開過Accord和City,目前的小灰是98年的Tercel
12. City是我開過的唯一新車,但不幸地在一歲生日前被壞叔叔帶走啦
13. 繳過兩次超速罰單與無數次的停車費
14. 追過我的男生有六位
15. 交往過兩位男朋友
16. 除了漒褓時期,一輩子掉過最多眼淚的時候,就是初戀時
17. 學生期間曾在藝文基金會及中國餐廳打過工
18. 約有四年正式的工作經驗
19. 工作期間最短是二個月,最長是一年八個月;目前服務的公司,則是我待過的第五間
20. 從事過行政秘書、研究助理、行銷專員、人資專員的工作
21. 喜歡美食、泡湯、欣賞戲劇/音樂劇表演、觀賞電影、飯店/度假屋嚐鮮享受、校園民歌、閱讀小說…
22. 不喜歡的活動:運動、運動、運動
23. 討厭不守信用、食言而肥的人
24. 喜歡的食物包括牛排、義大利麵、黑巧克力、飲茶、臭豆腐、米粉湯、肉圓…
25. 討厭吃的食物包括苦瓜、仙草、紅棗、黑棗、蜜餞、有腥味的海鮮、軟軟的飯…
26. 懶得吃蝦子和葡萄,因為都要剝掉外面一層殼/皮
27. 覺得說出不喜歡的東西,做出不要的決定,比說出喜歡的東西,做出要的決定,要來得簡單
28. 近年來處事的原則:不做後悔的決定,不讓人生有遺憾
29. 三十歲的生日願望:充滿信心地堅持屬於自己的幸福

星期三, 2月 16, 2005

大年初五藝文之旅(下)

離開北美館之後,來到緊鄰北美館的台北故事館

【圓山別莊,說台灣的茶故事】
九十年,一棟老建築可以記憶多少故事?從台北茶商陳朝駿的洋樓、到前立法院院長黃國書先生的住宅、藝品館、公園路燈管理處、美術家聯誼中心;從日治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美軍協防階段到現在,「圓山別莊」歷經了滄海桑田、人事變化。而此刻,她生機勃勃地正要開始說關於台北的故事,她,叫做「台北故事館」。
南管細瘦的音色,如泣如訴的攀著一根根白色廊柱,在空中吟唱。露台上是三三兩兩席地而坐的客人,正品嘗著台灣烏龍茶,隨著茶葉在水中沖泡開成一片綠葉時,在飄著茶香的空氣中,開始說起台北的故事。這個正在說故事的地點--「台北故事館」,也就是市定古蹟「圓山別莊」,早在九十年前,就一頁頁寫下在台北發生的故事。時間是1914年,同樣的露台上也同樣站著、坐著三三兩兩的人客,從這些客人的裝扮:穿西裝打領帶、戴黑框眼鏡、手上拿著煙斗、頭戴黑色禮帽,就不難想像出這些客人的階層:來自上流社會的中外人士。台北茶商公會的幹事長陳朝駿,正熱絡的在客人間交際,見多識廣的他,散發出軒宇的氣度。從露台的階梯緩步走下,基隆河就靜靜在眼前流淌,「台灣神社」則在對岸矗立。坐上船隻,在潺潺水流聲中航向大稻埕,台灣茶的發源地。
三十歲還不到的陳朝駿,青年才俊,手腕靈活,在大稻裎已是十大茶商之一。早在十四歲時,就已繼承父親「永裕茶行」的茶葉事業,曾參加過巴黎國際博覽會、到過爪哇三寶壟、參加美國三藩市萬國博覽會、出任日本同業的茶商公會會長等,在九十多年前,陳朝駿早已與歐美、日本文化多所交流。1913年陳朝駿出任台北茶商公會幹事長,為了招待各界人士,於是在圓山這一塊地靈人傑的土地上,興建一棟英國都鐸式風格的洋樓,也就是「圓山別莊」。走下階梯,仿若走入時光隧道般,一個曾經美好的時光就在眼前展開。半磚半木建造的英國都鐸式建築,小巧卻又匠心獨具的外型,讓人以為來到了英國鄉村,直到中山北路、高架橋還有轟隆隆飛過的飛機,拉你回到現實的台北。這是「圓山別莊」的抽象意向之一。一樓屋體是由紅磚建造,細長的窗戶外掛著幾盆桃紅色花卉,拾階而上的玄關處,簡約的柱子則是古典系統建築的風格。二樓則是由木造的結構,外牆上貼滿了小格黃色瓷磚,再釘上直線曲線形狀的木板,加上半圓弧狀的小陽台、塔樓、煙囪、傾斜的屋頂,像極了童話世界裡的奶油屋,甜甜膩膩的。擁有豐富的牆面表情、曲線窗櫺、典雅的廊柱、變化的屋頂曲線的「圓山別莊」,其建築年代竟是1913年,這是「圓山別莊」的抽象意向之二。

【建構名媛公子交際的繁華氛圍】
走進別莊,小巧的穿廊之後是主客廳,貼有新藝術風格瓷磚的壁爐、突出的窗台,天花板的細膩雕花、西式燈具,不難想像當年這裡熱絡的盛況,觥籌交錯,煙霧瀰漫中,交雜著中文、日文、英文等多國語言。一樓衛浴間的洗臉台上的手繪花飾,又是英式典雅風格的呈現。爬上雕工細膩簡約的樓梯,通道將空間分為二,左邊那一間為起居室,同樣貼有花紋瓷磚的壁爐、大格窗戶。右邊那一間以前曾經是個和式房間,今天則已經不見以前的風貌。通道盡頭的門外,是個古典的小陽台,倚在石砌的欄杆上,望見的是紅色的「圓山飯店」;九十年前,倚在這裡的可能是胡漢民、孫中山,望著遠方的「台灣神社」、討論著國家大事。步入這樣的和洋空間,其實,也走入了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與文化裡。在日治時期,台灣士紳的別莊或是宅邸,多具有休閒社交生活的功能。在日本本土,19世紀末到20世紀都鐸式的建築潮流開始流行起來,從高級大宅院到小住宅皆可見到這樣的風格,因此,「圓山別莊」很自然而然的也就以都鐸式的風格來建造。這一興建,不只建構出名媛公子留連交際的繁華氛圍,也書寫出以茶為主的台灣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更見證了那個輝煌而美好的時代。隨著陳朝駿的英年早逝,繼承的陳家後代經營不善,加上世界大戰引起的經濟衰退、各國提高關稅政策……導致台灣茶的市場萎縮,1932年「永裕茶行」倒閉,「圓山別莊」由總督府沒收。「圓山別莊」的繁華、台灣茶的黃金年代、陳朝駿的輝煌碩果,也一併被沒收,隱沒在時間的洪流裡。



【台北故事館,台北市民的書寫進行式】
然而,美好的年代,是不會結束的,如果,有人願意繼續說故事。讓「圓山別莊」繼續說故事的,就是陳國慈,於是,「圓山別莊」變成了「台北故事館」,書寫故事的,將是台北市民。「家快到了。」每當陳國慈下班坐車經過「圓山別莊」時,心頭都會浮現這個念頭。幾十年來,每天看著「圓山別莊」,也勾起對於英國的回憶。生於香港的陳國慈,對於英式文化相當熟悉,再加上遠至英國唸法律,英國的生活就是她自己的生活方式,是記憶的一部分。這樣具有厚度的記憶與情感,讓她看到「圓山別莊」日益凋零殘破的時候,更加感傷;也是這種感傷,讓陳國慈以三千萬元認養了「圓山別莊」。
曾任台積電首位法務長,學法律的陳國慈,聽起來跟古蹟的保存領域似乎相差甚遠,不過,在台積電之前,陳國慈就曾經擔任「國家藝術基金會」的執行長。真正與古蹟產生關聯的,則是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期間,因為發生921大地震,於是開始投入企業認養古蹟修復的行列,去年,她也擔任「台北市古蹟審查委員會」委員,參與市政府的古蹟搶救工作。陳國慈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能為古蹟維護盡點心力?於是,在文化局公開徵求民間經營者來維護「圓山別莊」之際,陳國慈獲得了四年的經營管理資格,存在心中念頭,也變成了一個個具體的企劃案。「我希望能將古蹟活化,產生全新的生命力。」這樣的念頭,讓陳國慈將「台北故事館」轉變為不再只是僅供瞻仰的古蹟,而是以城市人文生活為主軸,結合古蹟保存、庶民生活歷史、茶文化等的活古蹟。在屋貌不變的狀況下,不斷調整屋內的活動、展覽,舉辦不同主題的專題演講等,讓故事館朝氣蓬勃,也讓民間維護古蹟的做法得到大眾認同。「所有的記憶與認同都少不了老房子,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承載無數故事與歷史的台北故事館,可以讓大家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這是陳國慈的心聲,也是台北市民的心聲。坐在「台北故事館」旁的「故事茶坊」裡喝下午茶,陽光從「台北故事館」發亮的銅瓦屋頂上,跳躍穿過大片落地窗灑進室內,閃耀在傳統英式下午茶的二層盤上,Scone、抹茶紅豆、法式泡芙、大吉嶺紅茶也被染上點點金光,慵懶的爵士樂引領著味蕾回到20世紀初。烏龍茶、紅茶、包種茶正在裝箱,等著飄洋過海到中國大陸、南洋、歐洲、美洲……。「台北故事館」那一頭,正在說著關於茶的故事。一個個故事,從置於大廳的茶箱裡跑出來。明天,台北人也將說出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也將一個個被茶箱收藏。



2003年4月19日「台北故事館」正式成立,由陳國慈律師組成專業團隊,以古蹟所經歷的年代為範疇,規劃各項主題及常態性藝文活動,讓人們認識台灣百年來城市生活文化豐富的面貌。推廣形態包括。
* 展覽.藝文活動 (週二至週日10:30-18:30)
每季舉辦各項主題特展、古蹟導覽、故事開講、表演藝術活動、不定期播放歷史珍貴影片及提供古蹟藝文相關雜誌書刊供大眾閱覽。
* 生活藝術品推廣--生活小藝坊 (週二至週日10:30-18:30)
古蹟內的「生活小藝坊」展售數十位藝術家創作的精緻生活藝術品及台北故事館專屬紀念品。
* 餐飲服務--故事茶坊 (週一17:00-24:00 . 週二至週日10:30-24:00)
在優雅而富文化氣息的環境裡,品嚐由亞都麗緻飯店提供的各國茶飲,享受精緻歐式美食。

台北故事館
票價:全票30元、優待票20元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1號(台北市立美術館旁)
電話:(02)2587-5565
傳真:02-25875578
Email: story@storyhouse.com.tw

星期二, 2月 15, 2005

大年初五藝文之旅(上)

大年初五,Wennie的收心操是帶著媽媽來一趟藝文之旅。由於媽媽前一晚八點多才從米國飛抵台灣,這一天其實有著明顯的時差,為了讓她早點調回時差,Wennie開著小灰,沿著中山北路繞過台北故事館,來到台北市立美術館後面,發現一小塊免費的停車場喔;如果滿了,沿著新生高架橋下,還有兩排停車位呢!

這一天在北美館參觀的重點是「銀光畫影 - 丹麥藝術展」,展覽以丹麥國家美術館百年來繪畫典藏品與喬治傑生(Georg Jensen)工藝銀器精品為主,由曾榮獲奧斯卡外語片導演Bille August 規劃呈現,導演在談到展覽理念時曾說:
「無疑地,長久以來,季節的循環輪替對斯堪地納維亞的人們有著深遠影響。季節與文化、音樂、繪畫等等,也是有著常見的共同特色,季節影響了我們的思考及生活的方式。就這麼簡單地,寒冷與溫暖、黑暗與光明、憂鬱與希望之間永無止息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我們文化的基礎。喬治傑生本次百週年展就是以季節為主題,因為季節這個主題,正可涵蓋所有展出系列的表現手法與特色。喬治傑生銀器與丹麥繪畫的力量,來自於它們自身的北歐特質。純粹、謙和、素雅、性感、堅持、理智──最重要的是,簡單;也就是選擇「簡單」的勇氣。此次展覽首重於建立一既悅目又引人震撼的感官經驗,同時也能展現喬治傑生的銀器與繪畫之間的關聯。展出的作品並未依照任何特定年代或歷史順序來陳列;目標是要創造一個涵蓋範圍更廣泛、並富於情感的展覽。這個展覽主要目標是讓參觀者感覺他們所經驗到的,不僅是過去的一部份,也是現在,還加上最重要的未來。喬治傑生製作的銀器之獨特、出眾之處,就在其超越時代的素質。從丹麥國家藝廊挑出來的繪畫,也具有這種超越時代的特質。集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於共有宇宙下,在那裡,是永恆與普世的領地。此次展覽,是光、形體、輪廓與感官的旅程。」


【Georg Jensen Brooch no.159 1914】
這枚胸針設計於1914年,大波浪般的大自然式裝飾,是丹麥「斯堪地那維亞風格」(Skonvirke)設計的特色,這種設計特色讚頌動植物、也頌揚古代西斯堪地那維亞的象徵與風格。我們可以看到曲折的花莖,以茂盛豐美、盈滿具足的姿態,纏繞於圓形胸針之內。而這些花花草草並不是直接取材於大自然,而是半抽象的裝飾。銀質胸針經過氧化處理,因而在所有彎入或凹進處,都呈現出灰暗或陰影的感覺,喬治‧傑生便是以此來突顯銀的特殊質地。喬治‧傑生相當喜愛使用寶石原石為材質,而這件作品以月長石來鑲嵌,這同時也反映了他將銀比為月光的看法。如同喬治傑生所言「銀是我們所擁有最好、也是最美的材質……且銀具有可愛的月光質地……有時宛如丹麥夏夜之光、看似薄暮,而當拂曉降臨、朝露欲滴之時,卻又顯得神秘朦朧……」

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104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電話: 02-2595-7656
傳真: 02-2594-4104
電子郵件: info@tfam.gov.tw
週二~週日上午09:30至下午5:30,週一休館
全票:每張新台幣三十元
優待票:每張新台幣十五元
展覽日期:2004.12.18 - 2005.2.20
展區:展區 D ~ 展區 F

星期一, 2月 14, 2005

Twin Cities(14)

習慣你是一個不過節的人,卻意外地在這樣的夜裡,收到你「情人節快樂」的簡訊!心,瞬間充盈著滿滿的踏實,再多的言語,也表達不了我的情緒,於是僅簡單地回你一個笑臉,你應該是懂得的吧,呵~

今晚台北的月亮似乎離我們特別地遠,台南那兒呢?

回家讀到聯合副刊一份動人的感情,讀著讀著,竟又忍不住落淚了…..

==============================
楊弦的民歌與愛情

傘下
黃昏,我走進雨中,走在溶溶的路上,穿過重重的雨網,走向妳佇候的前廊……


那一夜,穿過時間重重的網,穿過三十年歲月,我們重新聆聽楊弦的歌,從那一把民歌傘下走來的人,誰不勾起懷舊的溫暖?
楊弦,被稱為是民歌「揭竿起義的那個人」;民國六十四年,他以余光中的詩篇為歌,和胡德夫及許多的歌者樂者,在中山堂舉辦演唱會,這場演唱會被視為民歌史上的正式序曲,他也因此被譽為「台灣現代民歌之父」。不過,他對這個封號的詮釋是:「民歌之父,就是辦的事不多,真的有貢獻的是後來更多的創作者,就像一個家庭裡,大部份父親不做什麼,真正辛苦照顧小孩的都是母親。」
如果一定要談對民歌的影響,楊弦說:「我想我給了當時年輕人一個範例:一個不是音樂系出身的人能夠作曲,開演唱會、還出唱片,楊弦能做,為什麼我不能?於是很多人受到鼓舞,開始嘗試。」
確實如此,李建復說,高中時聽到楊弦的歌,才促使他上大學後跑去參加金韻獎,沒想到後來竟能在每次回顧民歌的演唱會上,與楊弦同台歌唱;趙樹海當年在當兵,從電視上聽到楊弦的歌聲,激起了創作的欲望,他說:「楊弦對我影響太大了!我因他而寫歌,從此改變了人生。」在那個清冷安靜的年代,楊弦的歌改變了太多年輕人的生命!
今年六月六日,現代民歌誕生———也就是距離那場中山堂的演唱會———即將屆滿三十年,楊弦回顧當年,「我想民歌最大的意義,那些創作滿足了那時代年輕人另類的音樂需求。二十歲前後是心理最不穩定、情緒最需要紓發的時期,需要音樂做為心靈的依靠,也是與朋友溝通的橋樑,而民歌把當時的流行音樂帶到更雅、更豐富的層次,讓年輕人普遍產生共鳴。」一九七九至八九年是民歌最興盛的十年,九○年代開始沒落的民歌,已沉寂十多年了,但楊弦認為這是無可厚非的,不需要太不捨,「之後流行歌曲界轉變得很厲害,年輕人走得更前衛,那也滿好,總得有新的東西出來。」
楊弦其實陸續仍有創作,但並不積極想要出版,「環境變了,人的口味也改變了。當年與我們一同成長的人們,進入了社會,對音樂的需求減少了,是很自然的事情。」
當年創作的動機只是很單純地因為「好玩」!大一參加台大合唱團、學吉他,大四參加作曲研習營,學習現代的和聲,不會彈鋼琴、沒有受過正式音樂教育的楊弦,讀詩,有感而發譜成旋律,無心插柳,展開了民歌輝煌的篇章。他說:「其實創作旋律較容易,那是詩的境界,編曲就需要音樂理論的技巧,編曲對我而言,比較痛苦,花的時間也久。」
他從未想把音樂當成終生的職志,他說:「台上表演的生涯看起來很風光,實際上壓力也不小。我的個性也不適合。音樂這條路,除了演唱會的舞台之外,還能到哪裡表演呢?」餐廳、電視、秀場、夜生活……這樣的生活對楊弦來說,太喧嘩太侷促了!

懷別

舊情傷懷草木更深,鳥啼數聲飛離枝頭,嗟嘆故人天涯相隔……但託長風寄我慰問意!
研究所時期可以說是楊弦最主要的創作期,畢業後又在台大做了三年研究助理,直到申請到美國麻州州立大學食品微生物博士班的獎學金,遠離熱鬧的台北,也遠離喧嘩的舞台,遠走美國。這些年他在加州擔任針灸中醫和營養醫師,創辦行銷台灣科學中藥和製造營養保健品的公司,音樂,只偶爾唱給自己和小眾聽了,連他已過世的情人都不太聽。對她而言,許多歌曲哀愁感太深了,個性多愁善感加上長期的國外生活,實在難以消受!他的情人喜歡的是爵士樂,和鄧麗君的歌。
他們的愛情卻像楊弦的歌,一樣的清澈耐久!
「我和乃筠是我在美國,大約一九八四年認識的。我還記得從前在報上看到賴聲川和丁乃竺穿西藏古裝結婚的照片,心裡覺得好羨慕,沒想到後來跟他們那麼熟!」
一九八九年,深研佛法的丁乃筠決定拋開凡俗和情愛,上山閉關。這一閉關,達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來,楊弦為她護持,常寄生活用品和醫藥保健品給她,每年上山兩次,為她捎帶一些東方冰凍食物、必需物品和維修閉關小屋。
那是奧立岡州、加州邊山上的一個金字塔型小屋,頂樓的小空間足夠放一張床、一個小佛壇和一塊唸頌修習的座位;三角形的玻璃頂能透光,樓下有個小廚房,有冰箱、暖爐、一張吃飯、看書寫字用的摺疊桌,丁乃筠單獨一人在小屋裡閉關讀書、修法唸經、打坐、翻譯、學習藏文,除了幾個護關的師兄妹偶來修屋、送新鮮食物,完全與世隔絕。「我一年只去看她兩次,白天參加附近廟宇的集體共修閉關,晚上請教她分享她閉關的心得領悟。通常停留十天左右。從我家開車到那閉關小屋大概六個鐘頭。平常有些翻譯佛法問題我們會傳真聯絡,除非特殊狀況她才會打電話給我。我們前幾年,共同翻譯出版了兩本由我們的上師講解,藏傳佛教的修習法門,《密宗大解脫法》和《解脫大道》。」
「想念她嗎?」
「想念是想念,閉關是為了她能盡快證悟,所以我也贊成。……那時我跟乃筠之間,已經不像是一般男女,一定要住在一起、共同生活,我們就是互相護持的心靈伴侶。她說要終生閉關,直到成就。那時我想,我也不要再交女朋友了,為她護持,讓她心裡安定。我知道她對我還有感情,我對她也是,我們的感情像情人,也像親人,就是那樣的穩定狀態。」
「難道沒有掙扎嗎?」
「掙扎當然是有。但有些東西,在她決定閉關前我們差不多就已經放下了。反而因為修行,她個性變得更圓融,也更能夠以心靈的層次來幫助我。那時我們交往了三、四年,情感到一個程度,就是不生活在一起也沒有什麼關係。」
才在一起三、四年就能夠把凡俗的情愛拋卻嗎?楊弦說,也許當年在一起時並不真的懂得愛,她閉關之後,反而更懂得互相關心。從認識她到去年初丁乃筠過世,楊弦最快樂、最甜美的記憶,不是熱戀期親密的情愛,卻是每年到山上探訪她的短暫相處,「最高興是每次去陪她十天。她住在樓上的關房,我就在樓下一個很小的房間裡打個地舖,但我們至少可以一起吃飯,聊聊天,談談心,每一年只能去兩次,偶而三次,對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再分開時雖然會難過,但慢慢也就習慣了;我想她也是一樣。」
兩年多前,丁乃筠發現胸部有異狀,心中雖有警覺,但不願意為此結束閉關,也沒有告知任何人,直到前年六月,腫瘤擴大,整個左乳房硬如石塊,才決定出關下山。由於她從小體質敏感,一走進醫院,回家後就會身體不適,故不願接受西方對抗療法如化療、放療,而採用各種替代療法治療。但癌細胞已蔓延到淋巴和肺部,去年一月初她帶著氧氣罩飛回台北,會見父母家人,住在賴聲川和丁乃竺家中療養,二十一日除夕夜不治離世。雖然為時過晚,但除了晚期呼吸較困難外,她一直沒有多少痛苦。曾有來看望她的高僧說,怎麼她看起來,雙眼神采奕奕,面色如常,不像是有病的樣子。
然而閉關與死別,到底多麼不同!楊弦說:「乃筠在閉關的時候,我覺得沒有在一起也不要緊,等到她人真的走了,我才真的感到空虛和悲痛,也覺得她若能活下來,其實可以做更多重要的事情,這種感覺非常的難受悲哀。」
丁乃筠已經重新轉世了麼?或者已經成就,不再輪迴於生、苦、死?楊弦慢慢從痛苦中平復,他說:「我們曾經許願,我們的未來世、此後多生多劫,都會互相護持,直到成就為止。我想她的轉世一定很好,而我們老師夢到她已經成就了,那就更好了!我記得在她入關的時候,和圓寂的前一兩天,她的閉關山上,曾有美麗的彩虹出現;走的那天中午,在她妹妹妹夫賴聲川和乃竺家中頂樓,為她念經的資深喇嘛堪布,和在樓下的三妹乃簪,在法會後都隱隱聽到有悠遠的號角樂聲響起,像是奏迎請樂要帶她走了……她走後,我……很少清楚夢到她,只是有一次,早上半睡半醒間,聽到她搖鈴喊我:楊弦!我就醒來了!也有多次,半夜夢中,悲痛陡生,驟然醒來,淚濕眼眶。」

燭火
燭火微明,唯你今夜伴我抵拒這斗室的黑暗……相思緣起,歷千劫而難盡……


楊弦是醫生,卻未能留住丁乃筠的生命,最使他無奈!「她的狀況是到後來才告訴我的,包括家裡她也沒說。」有些虔誠的信仰者,面臨病苦,一心求菩薩讓他往生淨土而不就醫,後來卻痊癒了;丁乃筠倒不是這樣的想法,「她只是不想出關,認為疾病也許會慢慢消失,因為她在關中曾經經歷過各種大小病痛,都消失過去了。也許只能說她的身體狀況、各方面因緣不具足,沒辦法讓她度過這一關吧。」去年楊弦回台期間,丁乃筠的父親丁中江先生,也於十一月二十二日小雪節令安詳辭世。乃筠從小體弱多病,父親對她照顧特多,是否她的早走一步,為的是可以接引她的父親呢?
即便如此,楊弦感慨地說:「如果我更早發現頻率療法,可能她就不會走了。」
「頻率療法?」
傷感的楊弦,眼底立刻燃起燭火,「我覺得這是一個晚到的醫學革命!而我到去年才發現。當我知道有人用這種療法治癒妻子的乳癌,很震驚!就去尋找、聯絡這方面的資訊。其實我以前也曾經聽說過,但以為只是一個過去的歷史,不知道有人已經做出這種機器,可以直接治療腫瘤、殺死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
所謂頻率療法(Rife Therapy),那是美國洛耶雷蒙(Royal Raymond Rife)博士在一九二○年代後期至三○年代間的發明,他娶了一位華裔美人為妻。他以自己研發的高倍數光學活體觀察顯微鏡,從癌症病患體內發現一種超小病毒Bacilus X病毒和變種的BY病毒,且在之前,由於實驗中的頻率發電機忘了關,而意外的發現頻率可以殺死這些病毒和細菌。一九三四年,他成立醫療隊以頻率療法為十六位癌症病患做實驗,半年後得到百分之百的治癒率,引起各方關注,被稱為「疾病終結者」;同時也被醫學工會和醫藥界盯上,因為這技術對製藥界是極大的衝擊。而後,是一段雷蒙博士在醫界的被壓迫史,甚至曾逃亡墨西哥,在這中間,實驗室文件被拿走、幾百萬的昂貴顯微鏡儀器被破壞,協助他研究的醫師們,有的拿到一大筆錢退休,有的否認認識他……迫害手法猶如電影情節。頻率療法就此被埋藏了六十年。
現在頻率療法重新出土,在美國成為一個對抗主流醫學界打壓的「草根運動」,歐洲、加拿大、美國已有人製造出頻率治療儀,把這個技術重新發揚。網路上也有許多相關的資訊、技術可供下載(註)。
楊弦簡直為這頻率療法深深著迷,投入研究和治療的行列。這是他在美國近五、六年來,繼結合東西方、運用中藥和特殊營養成份開發保健產品,以治療和維護退化性器官病變後的一項新的研究項目。他說:「這觀念知難行易,如果能夠發揚光大,將可以幫助非常多的人,特別是一些現代醫學無法治癒的病。有人說偉大的東西,通常至少要經過半個世紀以上才有機會慢慢嶄露頭角,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現在他把頻率療法的觀念傳進台灣,會發生什麼影響呢?楊弦說:「我希望政府和民間醫學研究機構能開始探索頻率治療的醫學新領域,它的成本低,副作用很少而且效果立竿見影。我聽到英國有一位醫生,在美國買了許多台頻率治療儀到非洲,為愛滋病患治療,效果顯著。一位加拿大的醫學研究者,用基因圖譜和物理方法,計算出SARS的共振致死頻率。她電郵給我,說如果SARS再起,她願意透露出來。」至於腫瘤治療,仍需配合解毒和體質酸鹼度平衡。當頻率治療在殺死寄生於腫瘤細胞內的病毒而造成腫瘤細胞大量死亡時,身體需要時間,以及服用酵素和大量淨水,來分解殘屍和解毒。所以不可操之過急,否則身體會無法承受。」

無論如何,楊弦始終是風氣的先行者,在他專業的醫學上、曾經掀起旋風的民歌音樂、甚至他特殊而又銘心的愛情……。

註:頻率療法英文網站資訊:WWW.RIFE.ORG 中文簡介網址:WWW.BIOE.US。
編者按:〈傘下〉、〈懷別〉、〈燭火〉均為楊弦作詞、作曲的經典民歌。(下)

宇文正
【2005/02/14 & 2005/02/15 聯合報】

星期五, 2月 11, 2005

作息一蹋糊塗的年假

好吧
我承認
這個年假真是墮落得可以

可能因為家裡沒大人的關係
整個星期回復到學生時代紊亂的作息狀態

也許是晚上九點多不小心睡著
夜裡二點多從沙發上驚醒
回到房間後開始上網
一發不可收拾地在電腦前面待到清晨六七點
然後再倒下去睡到上午十點多起床

或者整天就專心地做個couch potato
發憤圖強地將11集日劇拼完

當然
依舊得定時拎著弟弟到長輩家裏
換上喜氣的衣服
戴上甜美的笑容
充當孝順的子孫

然後呢
當過了四、五天如此漫無目的、一無所成的日子後
該是開始準備恢復乖女兒、單純上班族生活的時候了
畢竟
爸媽明天晚上就要回來了喔
上班第一天
也將有一堆事情會議等著處理呢…..
打起精神
加油吧!!!

星期四, 2月 10, 2005

Last Christmas

這兩天在家裡K了一套日劇,由織田裕二及矢田亞希子主演的「Last Chrismtas」 (台譯為最後的聖誕節),俊美的主角、浪漫的畫面、動人的音樂、幽默的劇情,交織成一部久違的純愛偶像劇,一口氣看了11集,真是過癮。明明年紀也有一點了,還是會被這種小女生情節的愛情喜劇感動,唉~總之,推薦給相信愛情、相信Santa的您囉。

【簡介:摘錄自nikis的賞析評論

「月9」標誌著日劇潮流的富士台星期一9點檔招牌時段,往往是萬眾矚目的。但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深受韓流影響,日劇已經失去自己的風格,以前日劇的特點漸漸被大家淡忘,取而代之的是韓劇的悲情路線。並不是說適應潮流不好,但自己的優勢卻不可以放棄,日劇當初盛行的時候就流行愛情喜劇的風格,雖然也有悲劇結尾,但總給人一種熱烈向上的感覺。令人驚喜的是製作人大多亮似乎重新有了靈感,他回想起了90年代初期的愛情3部曲,特別是風靡一時的「東京愛情故事」(以下簡稱東愛),於是就有了職田裕二多年後的復出,而巧合的是職田裕二在「最後的聖誕節」中主演的男主角健次再次成為了東愛中heart sports體育用品公司的成員,而更為巧合的是健次畢業的大學偏偏也是東愛山上就讀的名校。於是月9彷彿回到了過去的輝煌時期。

過去月9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導演必定選擇夠份量的男女演員來擔當主角,當然配角的卡司也要相當強。曾經風靡一時的東愛和長假就曾被選為最強卡司的日劇,而這次「最後的聖誕節」也毫不遜色。織田裕二的復出,只能證明一件事情,就是薑還是老的辣,任憑歲月無情流逝,oda受歡迎的程度還是有增無減,當然在劇中的oda更是發揮得游刃有餘,健次彷彿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也許看過東愛,你不會忘記完治的青澀和木訥,這次的健次雖然和過去東愛裡的完治一樣還是上班族,可是由於物換星移,oda主演的健次已經顯得非常老練,取代木訥的是善解人意的一面,給人很man的感覺。矢田亞希子,一個只能以可愛來形容的女演員,被定義為大小姐的代言人,雖然演技不怎麼樣,甚至有的時候還要oda來教她幾招,可是我能理解為什麼她會成為月9的女主演;其實現實中很多日本女性都屬於亞希子型:可愛且看起來單純,而日本男人就是中意這種類型的,於是各個排行榜上最受歡迎的可愛女人亞希子當仁不讓地成為了主演;雖然劇中的她還是一如既往眨眼睛,以美麗的姿態展現在螢幕前,但顯然要演繹一個從女爆走族到OL角色的功力她還是不夠的,可是oda的光輝掩蓋了一切,亞希子演技的好壞也就無所謂了。再來說下配角,玉木宏以前老是給人一種很窩囊的感覺,而這次他可以演繹一個非常cool的設計師角色,也許是他轉型的一個好機會。而森山未來這個新進派的演技小生,主演的是oda的部下,以前森山給人是一種小男孩的感覺,這次他要挑戰一個上班族,一個和他的年齡有一定差距的角色,演起來會不會游刃有餘?非常讓人期待。至於女配角方面,不得不提的是涼,和oda同一時期的涼正逐漸散發出成熟女優的魅力,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個性,有她擔當暗戀oda的大學同學角色,真是恰到好處;而飾演愛情恐怖主義者的megumi和oda未婚妻的櫻井幸子,更加深這部日劇的演員陣容。可以說,這部戲的卡司足以重新組合出二部新的日劇。

月9最重要的環節是劇本和情節的設定,而這次劇本的操刀手是東愛和鄰居的作家阪元裕二,他最善長的是愛情劇和懸疑劇,這次的月9就融入了這2個看點。不同於韓劇喜歡把愛情建立在身份地位懸殊的人身上,月9的愛情是屬於普通人的;健次和由季都是屬於普通的上班族,2個人的邂逅也是充滿戲劇性的,從雪地裡的初次邂逅到後來成為一門之隔的同一大廈鄰居,雖然當中充滿了各種猜疑和誤會,但在編劇的巧妙安排下笑料十足,讓劇中的各個人物都鮮活了起來,一掃前陣子月9日劇的沉悶和壓抑。懸疑是日劇一個吸引人追看的重要因素,韓劇冬季戀歌在日本走紅的原因可能也是出自於大家要追尋男女主角的身世之謎。這次最後的聖誕也設計了這樣的看點,2004年的健次在加拿大極地準備了一份聖誕禮物,他究竟要給誰?健次在無意中發現了由季的錄像帶,由季在5年前得的到底是什麼病,在5年內她的病還會復發嗎?這些疑問一直盤旋在觀看者的腦海裡,使大家欲罷不能。可見阪元裕二的劇本功力非同一般。

精彩的劇本加上出彩的卡司,彷彿又讓人想起了90年代初日劇全盛時期,雖然東愛已經成為了過去,但相信最後的聖誕會帶給我們新的感動。



星期三, 2月 09, 2005

一個人住第五年



閱讀敗家女借我的「一個人住第五年」,剛好是爸媽出國的期間。

雖然這次跟去年不同,弟弟也在家,可是他11:00-22:00的上下班時間,使得我們的作息幾乎是錯開的;我總是ㄧ個人回家、吃飯、幫他留ㄧ份,體力好的時候,可以等到他回家,聊上幾句再回房間休息,體力不濟時,往往是他回到家裡,從客廳沙發上將我叫醒,我再迷迷糊糊地爬回房間床上…..

但最多的時候,閱讀這本書時,我想起的是在新竹工作的那兩年。前半年,我ㄧ個人租屋在小小隔間的套房裡,完全不認識左鄰右舍,下大雨的加班夜裡,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處理滲水的地板,地板不停地擦,水還是不停地滲上來,浸濕了抹布….半年後,搬去公司宿舍,跟另外兩位同事合住一間公寓,可是不知怎地,我們的生活竟也非常地獨立,少有交集,新竹風大,冬夜寒風潚潚地吹著,追得窗戶鏗鏘作響,有時比颱風來襲還可怕。

於是,膽子很小的我,完全可以體會作者在「不小心看了恐怖片的夜晚」,那種心驚膽顫的夜晚;心情過於纖細的我,甚至很佩服作者在「患了感冒的冬夜」時,還能那樣堅強地打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嚮往一個人的生活嘛?想了解一個人生活的喜樂憂歡嘛?歡迎來到高木直子的世界……

書名:一個人住第五年
作者:高木直子/圖、文
譯者:洪俞君
出版社:大田
初版日期:2005 年 01 月 01 日
ISBN:9574557804

星期一, 2月 07, 2005

年假第一天

週日早上延續著週六的陽光
趕緊洗衣曬被
下午與學妹約了看電影看完電影後
跟著學妹去南門市場
算是第一次採買年貨吧

雖是晚上八點多了
因為年前的關係
南門市場還是人來人往地
好不熱鬧
生食熟食、鹹的甜的、大江南北、西式日式…..
應有盡有
看了嘴巴不饞還真難
最後離開時
Wennie竟也提了兩袋出門

這個南門市場
倒是挺好玩的

春節即將開始
很高興自己沒有Monday Blue了
家裡沒大人
也沒特別採買年貨
只要網路正常、Blog正常
Wennie的年假其實可以過得消遙又自在地

星期日, 2月 06, 2005

A Serious of Unfortunate Events



波特萊爾的冒險(A Serious of Unfortunate Events)改編自同名小說「波特萊爾大遇險」。這套小說雖具有童話風格,卻與哈利波特迥然而異,走的是黑色喜劇風格;小說目前寫到第11集,但電影只濃縮了其中第1-3集,因此導演應該還會繼續拍下去吧!

故事主角是三位姊弟妹,童星表演恰如其分,而我非常推崇金凱瑞(Jim Carrey)與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的表現;壞蛋歐夫拉伯爵(金凱瑞飾)是與三位主角同樣重要、貫穿全書的角色,而約瑟芬姑媽(梅莉史翠普飾)只出現在第三集小說,也就是電影中的一個段落,但他們一是專業的喜劇演員、一是實力派的巨匠,其生動活潑的演技,充分表現出童話故事主角那種誇張且神經質的ㄧ面,令人印象深刻。

唯一讓Wennie不習慣的地方,是作者碎碎念的ㄧ面。因為對於這部電影的好奇,在看電影前,Wennie已經閱讀了其中ㄧ本小說,當時即被作者那試圖表現出黑色幽默,於我卻是無聊且ㄧ再重複的嘮叨所擊敗;這種情節呈現在電影上,因為三集故事濃縮成二小時電影的快節奏關係,已經被稀釋得差不多了,但每當裘德洛(Jude Law)所飾演的旁白作者一出現,就不由自主地將原先緊湊的故事情節拖入令人昏昏欲睡的情境。

撇開這個缺點,不可諱言,製作單位包括布景、道具、服裝、特效、配樂等…都完美且華麗地營造出魔幻而悲慘的視覺和聽覺效果。此外,片中還出現一位大牌影星客串,不進電影院觀賞,是不會發現他原來也有參與演出的喲~~~



【劇情大綱】
你可以不認識他們,但絕不能袖手旁觀!
紫兒是位十四歲的聰明女生,腦筋總在咕嚕嚕地轉,這時她會將頭髮用絲帶綁起來,避免眼前飄蕩的髮絲讓她分心。這個喜歡用右手擲水漂兒的小女生,本來有可能成為偉大發明家的,可惜在那個灰暗的早晨,她聽到了父母親突然死亡的消息,從此生命轉了個彎……
克勞斯是紫兒的弟弟,喜歡看書,戴著眼鏡,家裡還有顯微鏡,可惜在奪走父母與豪宅的那場大火裡,那件顯微鏡也化為灰燼了。他原本相信,所有問題都可以在書裡找到答案,可是在後來遇上一連串不幸的經歷之後,他不再那麼確定了,尤其是碰到那位腳踝上有眼睛刺青的歐拉夫伯爵……
桑妮是家中的老么,還只是個嬰兒。但可別看她小,被她那口尖牙咬到了可是會受不了。桑妮在碰上危險的時候,會用她那口尖牙當武器,可惜的是,這個別出心裁的武器碰到歐拉夫伯爵就沒輒了。要不是她只能咿咿呀呀,她肯定會告訴你,他們在這本書中即使有再多的不幸經歷,也只是「悲慘的開始」而已。

ps, 坦白說,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哈利波特」,覺得它的故事性和原創性都比「波特萊爾大遇險」好多了 ^__^

星期四, 2月 03, 2005

Twin Cities(13) - [轉貼]當你準備好的時候,幸福就會向你招手

這是他前天轉寄給我的文章
解讀這篇文章
可以有好幾個角度

選擇以哪一個角度
觀看這個世界呢?

====================================================
電影「藍月」裡有這麼ㄧ句話 — 這世上,總會有ㄧ個人適合你...

這ㄧ夜,她沒有睡,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讓她睡不著,只是覺得,快樂的作用,讓她好久好久沒有回顧過自己的歲月....

她看著身邊的丈夫,熟睡著像小孩ㄧ般的臉龐,心裡忽然有ㄧ種很深很深的感謝,感謝他的愛及溫柔,也感謝這ㄧ路走來的風雨,更感謝那些曾經讓她傷過心的人,因為他們,她更懂得珍惜,珍惜她今日所擁有的東西....

己經好長ㄧ段時間,她的心裡幾乎被幸福給溢滿,滿的讓她無法去憶起生命裡殘破的部份....雖然他只是個公司的小主管,夫妻兩的經濟也只是過的去,卻是親朋好友眼裡的模範夫妻....

「 怎麼做到的?」...有朋友問她
「 找個適合的對象就對了」....她說
「 那怎麼知道合適不合適呢?」...朋友又問
「 我可是付出過慘痛的代價」...她笑笑說......

--------------------------------------------------

她有過幾次挫敗的戀情,她ㄧ次比ㄧ次用心,可是結果卻ㄧ次比ㄧ次更淒慘...

有ㄧ次,她認為那是犧牲,最後才明瞭自己是怎樣的委曲求全...有ㄧ次,她愛上ㄧ個花花公子,她以為自己可以不在乎,卻慢慢地越陷越深....有ㄧ次,她愛上ㄧ位高壯英俊的男子,慢慢地發現他只有個空洞的靈魂...更有ㄧ次,她愛上了ㄧ個有婦之夫,搞得自己天怒人怨....每次她都愛的如此理直氣壯,愛的如此勇往直前, 可是結果都是傷害,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她是如此的需要被愛,如此的渴望溫柔,每段感情結束前,她都不斷的尋找新的支撐點,彷彿只有這樣,她才有勇氣結束前ㄧ段戀情所帶來的痛苦...

但往往短暫的熱戀之後,又是慘痛的代價...直到有ㄧ天,她忽然發現生命裡的ㄧ些東西正在慢慢的用盡,她決定將僅存的熱情收藏起來,留待生命裡最重要的人出現,在那人出現之前,在自己有能力辨識那個人之前,她決定不再愛人...

「 所以妳就關上心門,不再接受別人的追求?」...朋友問
「 不,我開始打開心門,開始去思考,從前的愛情!」...她笑笑說
「 然後呢?」
「 然後我開始懷疑我怎會愛上那些人? 我究竟愛他們什麼?」
「 妳找到答案了嗎?」
「 嗯...大部分時候我愛上的只是自己心裡的憧憬,只是ㄧ種美麗的心情...」
「 有時候,我愛上對方只是因為對方滿足我生命的ㄧ部份的殘缺...」她繼續說....
「 我不太懂妳的意思?...」朋友ㄧ臉茫然的說
「 譬如說,我愛上那個帥哥,只是因為他帥,帶得出去,可以滿足我心裡的虛榮, 而虛榮是我生命的ㄧ個缺口,我應該做的是去修煉它,而不是去找個人來填補它」
「 填補它又有什麼不對呢?」朋友似懂非懂的問...
「 填補了這個缺口,其它的缺口呢? 對方的缺口呢?」
「 妳越說越複雜了...」..朋友開始搖頭抗議了
「 充其量只是兩個殘敗的靈魂在互動,絕沒有好下場」..她繼續往下說
「 那最後妳怎麼做 ?」..朋友若有所思的問
「 我不再去尋找ㄧ個角,來填補自己,我決定自己去做ㄧ個圓...」 她淡淡的說...

----------------------------------------------------

當她開始決定做ㄧ個圓以後,她開始改變,開始反省, 開始赤裸裸的檢視自己,開始做她以前不會做的事, 讀她以前不曾讀的書,在這個期間還是出現追求她的人,她將他們留下來,成為朋友,她開始反覆驗證自己的生命,開始從新思考,從新改造,她發覺心裡正在起ㄧ種巨大的革命,她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不僅是愛情觀的改變,她的生命獲得ㄧ種近似重生的修煉,她的成熟與自信,在言談與舉止間展露無遺,她的智慧與美麗也漸漸眾所皆知....

慢慢地,追求她的人反而少了,每個男人見了她,了解她後,忽然發現,自己在她面前,顯得很幼稚,很無知,可是每個人還是喜歡她,喜歡接近她,喜歡和她做朋友,因為她是如此成熟,如此豐富,如此的溫柔與善解人意,她的人際關係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她開始覺得愛情,不再是那樣必需的東西....

她和他之間並沒有觸電的感覺,就算有,她也不記得了....

「 沒有觸電的感覺,怎麼戀愛..?」朋友問
「 觸電的感覺,隨時都會有,不是有了感覺就能戀愛」
「 那妳們之間,怎麼開始的 ?...」..朋友好奇的問
「 從朋友開始..,我們認識ㄧ年以後才開始交往..」
「 這麼久,都那麼熟了怎麼交往的下去 ?」..朋友三八的竊笑
「 我們有了ㄧ些了解,也發覺彼此都是珍惜感情的人,我們都在等待ㄧ個適合的人出現」..
「 然後呢..然後呢?」朋友的眼裡開始有了光彩..
「 我們興趣相投,品味接近,觀念認知都不會差太遠,總之,我們相處愉快,而且心靈貼近」...
「 後來,我們就開始交往,然後結婚」...她接著說
「 啊~ㄧ點都不浪漫」...朋友有點嗤之以鼻的說
「 可是我覺得很幸福,也很踏實」...
「 ㄡ,怎麼說」...朋友問
「 因為了解,因為信任,因為我們是夫妻,也是朋友」...她說
「 那他滿足了妳生命裡的所有殘缺了嗎?」..朋友忽然想到什麼.......
「 不...我們是方向ㄧ致的同心圓...」..她露出ㄧ個很深的笑容.............

在些曾有的傷心,在今夜的幸福面前,顯得如此的模糊,她努力想要想起那些人,那些曾經傷害她如此深的人...忽然發現,那些曾有的憤怒、傷心、失望、厭惡、與哀怨,在今夜,全部化為感謝....曾經..她覺得幸福好遙遠,如果不是過去的那ㄧ切,她懷疑自己,是否懂得幸福的感覺...

「 怎樣才會像妳ㄧ樣幸福呢?」..朋友問
「 當它出現時,好好把握它嘍!」
「 幸福不會在臉上寫著,\\\"我是幸福,請抓住我\\\"」朋友悻悻然的說
「 妳放心好了,當妳準備好的時候,幸福就會向妳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