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月 15, 2005

大年初五藝文之旅(上)

大年初五,Wennie的收心操是帶著媽媽來一趟藝文之旅。由於媽媽前一晚八點多才從米國飛抵台灣,這一天其實有著明顯的時差,為了讓她早點調回時差,Wennie開著小灰,沿著中山北路繞過台北故事館,來到台北市立美術館後面,發現一小塊免費的停車場喔;如果滿了,沿著新生高架橋下,還有兩排停車位呢!

這一天在北美館參觀的重點是「銀光畫影 - 丹麥藝術展」,展覽以丹麥國家美術館百年來繪畫典藏品與喬治傑生(Georg Jensen)工藝銀器精品為主,由曾榮獲奧斯卡外語片導演Bille August 規劃呈現,導演在談到展覽理念時曾說:
「無疑地,長久以來,季節的循環輪替對斯堪地納維亞的人們有著深遠影響。季節與文化、音樂、繪畫等等,也是有著常見的共同特色,季節影響了我們的思考及生活的方式。就這麼簡單地,寒冷與溫暖、黑暗與光明、憂鬱與希望之間永無止息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我們文化的基礎。喬治傑生本次百週年展就是以季節為主題,因為季節這個主題,正可涵蓋所有展出系列的表現手法與特色。喬治傑生銀器與丹麥繪畫的力量,來自於它們自身的北歐特質。純粹、謙和、素雅、性感、堅持、理智──最重要的是,簡單;也就是選擇「簡單」的勇氣。此次展覽首重於建立一既悅目又引人震撼的感官經驗,同時也能展現喬治傑生的銀器與繪畫之間的關聯。展出的作品並未依照任何特定年代或歷史順序來陳列;目標是要創造一個涵蓋範圍更廣泛、並富於情感的展覽。這個展覽主要目標是讓參觀者感覺他們所經驗到的,不僅是過去的一部份,也是現在,還加上最重要的未來。喬治傑生製作的銀器之獨特、出眾之處,就在其超越時代的素質。從丹麥國家藝廊挑出來的繪畫,也具有這種超越時代的特質。集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於共有宇宙下,在那裡,是永恆與普世的領地。此次展覽,是光、形體、輪廓與感官的旅程。」


【Georg Jensen Brooch no.159 1914】
這枚胸針設計於1914年,大波浪般的大自然式裝飾,是丹麥「斯堪地那維亞風格」(Skonvirke)設計的特色,這種設計特色讚頌動植物、也頌揚古代西斯堪地那維亞的象徵與風格。我們可以看到曲折的花莖,以茂盛豐美、盈滿具足的姿態,纏繞於圓形胸針之內。而這些花花草草並不是直接取材於大自然,而是半抽象的裝飾。銀質胸針經過氧化處理,因而在所有彎入或凹進處,都呈現出灰暗或陰影的感覺,喬治‧傑生便是以此來突顯銀的特殊質地。喬治‧傑生相當喜愛使用寶石原石為材質,而這件作品以月長石來鑲嵌,這同時也反映了他將銀比為月光的看法。如同喬治傑生所言「銀是我們所擁有最好、也是最美的材質……且銀具有可愛的月光質地……有時宛如丹麥夏夜之光、看似薄暮,而當拂曉降臨、朝露欲滴之時,卻又顯得神秘朦朧……」

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104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電話: 02-2595-7656
傳真: 02-2594-4104
電子郵件: info@tfam.gov.tw
週二~週日上午09:30至下午5:30,週一休館
全票:每張新台幣三十元
優待票:每張新台幣十五元
展覽日期:2004.12.18 - 2005.2.20
展區:展區 D ~ 展區 F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