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別莊,說台灣的茶故事】
九十年,一棟老建築可以記憶多少故事?從台北茶商陳朝駿的洋樓、到前立法院院長黃國書先生的住宅、藝品館、公園路燈管理處、美術家聯誼中心;從日治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美軍協防階段到現在,「圓山別莊」歷經了滄海桑田、人事變化。而此刻,她生機勃勃地正要開始說關於台北的故事,她,叫做「台北故事館」。
南管細瘦的音色,如泣如訴的攀著一根根白色廊柱,在空中吟唱。露台上是三三兩兩席地而坐的客人,正品嘗著台灣烏龍茶,隨著茶葉在水中沖泡開成一片綠葉時,在飄著茶香的空氣中,開始說起台北的故事。這個正在說故事的地點--「台北故事館」,也就是市定古蹟「圓山別莊」,早在九十年前,就一頁頁寫下在台北發生的故事。時間是1914年,同樣的露台上也同樣站著、坐著三三兩兩的人客,從這些客人的裝扮:穿西裝打領帶、戴黑框眼鏡、手上拿著煙斗、頭戴黑色禮帽,就不難想像出這些客人的階層:來自上流社會的中外人士。台北茶商公會的幹事長陳朝駿,正熱絡的在客人間交際,見多識廣的他,散發出軒宇的氣度。從露台的階梯緩步走下,基隆河就靜靜在眼前流淌,「台灣神社」則在對岸矗立。坐上船隻,在潺潺水流聲中航向大稻埕,台灣茶的發源地。
三十歲還不到的陳朝駿,青年才俊,手腕靈活,在大稻裎已是十大茶商之一。早在十四歲時,就已繼承父親「永裕茶行」的茶葉事業,曾參加過巴黎國際博覽會、到過爪哇三寶壟、參加美國三藩市萬國博覽會、出任日本同業的茶商公會會長等,在九十多年前,陳朝駿早已與歐美、日本文化多所交流。1913年陳朝駿出任台北茶商公會幹事長,為了招待各界人士,於是在圓山這一塊地靈人傑的土地上,興建一棟英國都鐸式風格的洋樓,也就是「圓山別莊」。走下階梯,仿若走入時光隧道般,一個曾經美好的時光就在眼前展開。半磚半木建造的英國都鐸式建築,小巧卻又匠心獨具的外型,讓人以為來到了英國鄉村,直到中山北路、高架橋還有轟隆隆飛過的飛機,拉你回到現實的台北。這是「圓山別莊」的抽象意向之一。一樓屋體是由紅磚建造,細長的窗戶外掛著幾盆桃紅色花卉,拾階而上的玄關處,簡約的柱子則是古典系統建築的風格。二樓則是由木造的結構,外牆上貼滿了小格黃色瓷磚,再釘上直線曲線形狀的木板,加上半圓弧狀的小陽台、塔樓、煙囪、傾斜的屋頂,像極了童話世界裡的奶油屋,甜甜膩膩的。擁有豐富的牆面表情、曲線窗櫺、典雅的廊柱、變化的屋頂曲線的「圓山別莊」,其建築年代竟是1913年,這是「圓山別莊」的抽象意向之二。
【建構名媛公子交際的繁華氛圍】
走進別莊,小巧的穿廊之後是主客廳,貼有新藝術風格瓷磚的壁爐、突出的窗台,天花板的細膩雕花、西式燈具,不難想像當年這裡熱絡的盛況,觥籌交錯,煙霧瀰漫中,交雜著中文、日文、英文等多國語言。一樓衛浴間的洗臉台上的手繪花飾,又是英式典雅風格的呈現。爬上雕工細膩簡約的樓梯,通道將空間分為二,左邊那一間為起居室,同樣貼有花紋瓷磚的壁爐、大格窗戶。右邊那一間以前曾經是個和式房間,今天則已經不見以前的風貌。通道盡頭的門外,是個古典的小陽台,倚在石砌的欄杆上,望見的是紅色的「圓山飯店」;九十年前,倚在這裡的可能是胡漢民、孫中山,望著遠方的「台灣神社」、討論著國家大事。步入這樣的和洋空間,其實,也走入了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與文化裡。在日治時期,台灣士紳的別莊或是宅邸,多具有休閒社交生活的功能。在日本本土,19世紀末到20世紀都鐸式的建築潮流開始流行起來,從高級大宅院到小住宅皆可見到這樣的風格,因此,「圓山別莊」很自然而然的也就以都鐸式的風格來建造。這一興建,不只建構出名媛公子留連交際的繁華氛圍,也書寫出以茶為主的台灣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更見證了那個輝煌而美好的時代。隨著陳朝駿的英年早逝,繼承的陳家後代經營不善,加上世界大戰引起的經濟衰退、各國提高關稅政策……導致台灣茶的市場萎縮,1932年「永裕茶行」倒閉,「圓山別莊」由總督府沒收。「圓山別莊」的繁華、台灣茶的黃金年代、陳朝駿的輝煌碩果,也一併被沒收,隱沒在時間的洪流裡。

【台北故事館,台北市民的書寫進行式】
然而,美好的年代,是不會結束的,如果,有人願意繼續說故事。讓「圓山別莊」繼續說故事的,就是陳國慈,於是,「圓山別莊」變成了「台北故事館」,書寫故事的,將是台北市民。「家快到了。」每當陳國慈下班坐車經過「圓山別莊」時,心頭都會浮現這個念頭。幾十年來,每天看著「圓山別莊」,也勾起對於英國的回憶。生於香港的陳國慈,對於英式文化相當熟悉,再加上遠至英國唸法律,英國的生活就是她自己的生活方式,是記憶的一部分。這樣具有厚度的記憶與情感,讓她看到「圓山別莊」日益凋零殘破的時候,更加感傷;也是這種感傷,讓陳國慈以三千萬元認養了「圓山別莊」。
曾任台積電首位法務長,學法律的陳國慈,聽起來跟古蹟的保存領域似乎相差甚遠,不過,在台積電之前,陳國慈就曾經擔任「國家藝術基金會」的執行長。真正與古蹟產生關聯的,則是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期間,因為發生921大地震,於是開始投入企業認養古蹟修復的行列,去年,她也擔任「台北市古蹟審查委員會」委員,參與市政府的古蹟搶救工作。陳國慈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能為古蹟維護盡點心力?於是,在文化局公開徵求民間經營者來維護「圓山別莊」之際,陳國慈獲得了四年的經營管理資格,存在心中念頭,也變成了一個個具體的企劃案。「我希望能將古蹟活化,產生全新的生命力。」這樣的念頭,讓陳國慈將「台北故事館」轉變為不再只是僅供瞻仰的古蹟,而是以城市人文生活為主軸,結合古蹟保存、庶民生活歷史、茶文化等的活古蹟。在屋貌不變的狀況下,不斷調整屋內的活動、展覽,舉辦不同主題的專題演講等,讓故事館朝氣蓬勃,也讓民間維護古蹟的做法得到大眾認同。「所有的記憶與認同都少不了老房子,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承載無數故事與歷史的台北故事館,可以讓大家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這是陳國慈的心聲,也是台北市民的心聲。坐在「台北故事館」旁的「故事茶坊」裡喝下午茶,陽光從「台北故事館」發亮的銅瓦屋頂上,跳躍穿過大片落地窗灑進室內,閃耀在傳統英式下午茶的二層盤上,Scone、抹茶紅豆、法式泡芙、大吉嶺紅茶也被染上點點金光,慵懶的爵士樂引領著味蕾回到20世紀初。烏龍茶、紅茶、包種茶正在裝箱,等著飄洋過海到中國大陸、南洋、歐洲、美洲……。「台北故事館」那一頭,正在說著關於茶的故事。一個個故事,從置於大廳的茶箱裡跑出來。明天,台北人也將說出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也將一個個被茶箱收藏。

2003年4月19日「台北故事館」正式成立,由陳國慈律師組成專業團隊,以古蹟所經歷的年代為範疇,規劃各項主題及常態性藝文活動,讓人們認識台灣百年來城市生活文化豐富的面貌。推廣形態包括。
* 展覽.藝文活動 (週二至週日10:30-18:30)
每季舉辦各項主題特展、古蹟導覽、故事開講、表演藝術活動、不定期播放歷史珍貴影片及提供古蹟藝文相關雜誌書刊供大眾閱覽。
* 生活藝術品推廣--生活小藝坊 (週二至週日10:30-18:30)
古蹟內的「生活小藝坊」展售數十位藝術家創作的精緻生活藝術品及台北故事館專屬紀念品。
* 餐飲服務--故事茶坊 (週一17:00-24:00 . 週二至週日10:30-24:00)
在優雅而富文化氣息的環境裡,品嚐由亞都麗緻飯店提供的各國茶飲,享受精緻歐式美食。
台北故事館
票價:全票30元、優待票20元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1號(台北市立美術館旁)
電話:(02)2587-5565
傳真:02-25875578
Email: story@storyhouse.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