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看去,還是Las Vegas的班底最習慣,昨天播出New York系列第一集,CSI的味道少很多,感覺比較像是傳統的警探片。

奧斯卡入圍者,金球獎與艾美獎得主蓋瑞辛尼斯 (Gary Sinise,阿甘正傳、 杜魯門總統傳奇) 以及艾美獎入圍者美琳娜卡娜卡瑞迪斯(Melina Kanakaredes,天命) 跟隨犯罪影集衍生劇集 “CSI Miami”腳步,在大蘋果紐約擔任鑑識人員,運用高科技科學追蹤證據,破獲刑案。
麥克泰勒組長(Det. Mack "Mac" Taylor),(辛尼斯飾)是充滿熱忱的鑑識人員,認為凡事自有軌跡可循,凡人必有一段故事.他與志同道合的工作搭檔,工作狂兼有多方專長的史黛拉波納席拉組長(Det. Stella Bonasera),聯手領導一群專家,在充滿活力,永不歇息的都市叢林中偵辦刑案。小組成員包括丹尼麥瑟(Danny Messer),(卡明喬文納佐飾,Carmine Giovinazzo),出身於布魯克林的鑑識員丹尼,外表粗獷,個性冷靜,擁有一個背景十分精采的家庭;成員還有薛爾登霍克醫師,他是個與世無爭的驗屍官,因為受到兩名病人死亡的刺激,放棄外科醫生的大好前程;最後一名成員是艾婷波恩,(Aiden Burn),(凡妮莎費麗托飾,Vanessa Ferlito),是個聰明性感的鑑識員,她喜歡偽裝身分,在各種環境中,隨時隨地都能如魚得水.
CSI 犯罪現場:紐約,乃受全美第一名影集," CSI: 犯罪現場 " 所啟發,鑑識員辦案過程或許有別於賭城與邁阿密辦案人員,但同樣具有堅定不移的破案決心,這些專業的鑑識員,以不同的角度檢視紐約,蒐集證據,並排除所有疑慮後,潛心追蹤線索,終能破解刑案。
播出時間:週一晚上9:00 (週日晚上7:00重播)
頻道:AXN
-----------------------------------------------------------
CSI紅到什麼程度呢?看看以下報導便知...
CSI 犯罪現場
影集中的超級科學家,為真實世界的法醫、校園與罪犯帶來影響。
電視CSI影集三連作:《CSI犯罪現場》、《CSI邁阿密》及《CSI紐約》,很有可能是繼1960年代的著名電視影集《夢幻島》中的「教授」,在沒有經費的支持下,忙於研究「以椰子的化合物提升生活品質」以來,大眾文化對於科學家最正面看法的呈現。今年2月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年會中,一群真正的法醫科學家仔細檢查了CSI影集。
這個虛構的影集已經無意間對真實世界的檢察官造成壓力。郝克是微量跡證分析家,也是西維吉尼亞大學法醫科學研究所所長,他說:「『CSI效應』這個詞在2003年出現,那時該影集開始大受歡迎。」這個詞是指陪審員對物證有高得離譜的期待。檢察官擔心,如果沒有陪審員在電視上所看到的那種嚴格物證,合理懷疑的界線可能會改變。
郝克指出,2004年一宗在洛杉磯的案子,牽涉到一件染血的外套。他說:「因為那件衣服沒有進行DNA鑑定,陪審員立刻擔心起來。事實上,外套的穿著者自己承認在謀殺現場試圖幫助受害者,所以實驗室說沒有理由做檢驗。當事人已經說了自己就在現場。」根據郝克轉述,法官對此事明白表示:「電視教了陪審員有DNA鑑定這回事,卻沒有教何時使用。」
的確,很多人仍然不知道關於DNA的基本常識。比方實驗室可能需要失蹤者的衣物,用衣服上的DNA來比對待確認的物品,而禮服襯衫的硬衣領更能夠把皮膚細胞磨下來。美國華府三軍DNA鑑定實驗室的李回憶說:「我們請家屬送來禮服襯衫,結果送來的是連包裝都還沒拆的新衣服,他們無法相信我們想要他的髒衣服。」
罪犯可能也感受到CSI的熱潮,說不定還做筆記。德州沃斯堡的法醫槍枝專家厄尼斯特說:「我聽到的狀況是,CSI在監獄大受『關注』。對某些人來說,監獄幾乎就是犯罪學校。他們看到某段情節,會說:『啊,他們就是因為這樣逮到我。好,我以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不過,他們很可能會因此犯下新的錯誤。郝克認為:「當他們看到CSI的劇情而試圖避開偵查時,事實上會留下更多證據。像是他們在黏信封時,為了怕留下唾液中的DNA,不敢用舌頭舔黏膠,而改用膠帶。這麼一來,他們就可能在膠帶上留下指紋,而且還會沾到周遭的毛髮與纖維。老實說,你越想躲開偵查,就會留下越多證據。」
另一個CSI效應是,年輕學子覺得幹這一行很酷。1999年時,郝克的學生裡只有四名畢業生專攻法醫。「現在我們是學校的主流。」他說:「四個年級的學生加起來超過400人。」也許他們學到最重要的事情是,真實生活和電視影集是不同的。郝克告訴學生:「我們不太可能穿皮褲開悍馬車,而是穿連身工作服,爬在人家門廊下面找屍塊。說真格兒的,我這輩子還沒穿過皮褲呢。」
對郝克來說,還有另一件難受的事,就是看著他的電視「分身」,使用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分析工具。他說:「我們開玩笑說,有這麼棒的玩意兒,我們真該搞一套來用用。」(某幾集故事中使用的資料庫,就引得我一個朋友說:「為什麼他們不乾脆直接問電腦是誰幹的?」)另一個惹惱郝克的電視影集慣用手法,就是調查員總在烏漆抹黑的室內犯罪現場晃蕩。「他們老用手電筒,真搞不懂為什麼。」郝克說:「我通常會開燈。」
【撰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翻譯/姚若潔】
【2005.06/科學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